存款或向大中银行搬家 年底银行再现高息揽储
今年银行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影响,比如阿里巴巴、百度等涉足金融领域后,互联网渠道为货币基金提供了大量客户,吸引了闲散资金进入,这部分资金迅速脱离传统的银行存款渠道转向电商等互联网理财渠道。
存款对高收益理财的增值诉求有增无减,单纯放在银行定期或活期存款账户上已经满足不了不少企业和家庭理财的需要。记者采访了年纪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士,不少人用闲散资金购买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一方面是尝试的态度,另一方面,相对而言,货币基金风险较小。
不少居民将一部分暂时不用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基金等。面对这些多元化短期高收益理财渠道的分流,银行留住存款显得愈发困难。有专家指出,随着理财渠道的多元化,“存款搬家”将成为常态。
储蓄搬家未必带来银行储蓄的流失。无论资金流入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股市还是网上银行,资金的接收方最终还是要将资金存回银行,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时储蓄数量可能因时间差而出现起伏,但储蓄结构却会因此而明显改变,银行的资金成本在增加。
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推出在即,在多数居民的观念里认为,还是大银行安全,这是否也会导致居民存款搬到大中商业银行有分析称,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后,很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是,一些大额资金居民会将资金从城乡信用社、小型商业银行中取出转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
日前有报道称,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基金设在央行下属的金融稳定局,由各投保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方式为限额全保,即存款额50万元以下的账户全额保险,包括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存款保险制度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农字头”银行也在其中,包括所有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
如果发生居民资金大量从农村信用社转向中大型商业银行,同时又对这些农村信用社收取较高的存款保险费,则可能使不少农村信用社经营运作陷入困境。由于小型金融机构大多直接服务于小型企业等,一旦它们陷入经营困境,后者的金融需求就更难得到满足对居民来说,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大额储户很可能会拆分资金分别进入不同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上周表示,存款安全建立可能会导致存款搬家,在经济学逻辑推理上确实容易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实证考察国外国家的经验,尚未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就导致存款搬家的现象。另外,我们国家把保险标准定得高一点,有利于公众对存款保险体系更加信任。